【廣告】
不同道路承受的汽車荷載不同
不同道路承受的汽車荷載不同,對一般城市道路等主要供輕型車行駛的道路,產生車轍的可能性較小,主要考慮行車舒適和氣候因素,對抗裂性能的要求是重點,可選擇SBS、 等;實際工程上選擇瀝青改性劑的品種和劑量是個技術性很高的工作,很難說哪個品種的改性劑一定好或不好。只能是根據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交通狀況、改性瀝青設備條件、瀝青路面的破壞形式、改性目的綜合考慮,較好是對不同瀝青改性劑的效果作一比較,再通過技術經濟分析來確定。
彈性活化橡膠瀝青改性劑
本次討論的是一種膠粉瀝青改性劑——彈性活化橡膠瀝青改性劑,生產普通橡膠瀝青時,能達到普通橡膠瀝青的性能指標,同時,具有普適性,能與多種普通瀝青改性劑進行復合,以達到道路用不同改性瀝青的要求。
橡膠粉類主要是丁苯膠、天然橡膠nr類、三元乙丙膠npdm以及氯丁膠neoprene類。這三種瀝青改性劑,由于彈性體類sbs改性劑性能更為,且為用戶接受,目前使用較為廣泛。橡膠瀝青的使用,現以濕法的現場混合為主。其生產方式為在加熱至190~218℃的基質瀝青中加入20%±2%的廢輪胎膠粉,根據需要,可經過膠體磨碾磨,反應至少45分鐘后得到的產品。該方法是將橡膠粉作為一種填充物使用,通過橡膠粉的溶脹起到瀝青的改性作用。生產出來的橡膠瀝青具有粘度大、不易儲存等特點,施工時,仍需加熱至190℃左右的溫度。
彈性活化橡膠瀝青改性劑是針對硫化橡膠的利用開發(fā)的改性瀝青技術,回收橡膠的主要來源是汽車輪胎廢料。該技術將惰性硫化填充物轉化為活性瀝青改性劑,這種改性劑可與彈性體改性劑媲美。
瀝青改性劑生產工藝介紹
瀝青改性劑生產工藝主要由基質瀝青和改性劑性質決定。基質瀝青由于原由性質和生產工藝的不同,理化性質有一定的差異,主要是與改性劑相容性方面的差異。改性劑有粉狀(膠粉)、塊狀(膠塊)、液狀(膠乳)三種。我國改性瀝青生產工藝可以歸納為四種,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膠塊粉碎單釜循環(huán)工藝:
此工藝使用的瀝青改性劑是塊狀,對基質瀝青沒有特別的要求。目前我國有多個企業(yè)使用此類工藝生產改性瀝青產品。
該瀝青改性劑生產工藝過程為:膠塊經三輥煉膠機后,略有松散,松散膠塊送入粉碎機粉碎成直徑約為5—10mm的小顆粒,再用風將小顆粒膠送到反應釜中。小顆粒膠在反應釜中160—170攝氏度條件下與基質瀝青一起,被攪拌機和膠體磨循環(huán)攪拌、剪切后泵入到發(fā)育罐,經發(fā)育后得到合格的改質瀝青。
設備特點:反應釜的數量和體積可根據生產規(guī)模確定,一般設2—4臺反應釜,每臺反應釜體積約為20—30m3,獨自有一套攪拌系統,并與膠體磨系統串聯。
瀝青改性劑生產工藝的優(yōu)缺點
該瀝青改性劑生產工藝的優(yōu)缺點為:優(yōu)點是使用塊狀瀝青改性劑,成本較低,在分散到瀝青中的過程中不易結團,改性瀝青性能穩(wěn)定;缺點是工藝流程太長,生產成本高,塊狀膠處理過程操作復雜,易出現故障而造成。
改性瀝青時,瀝青加熱溫度高,終了溫度可接近90攝氏度,常壓生產可導致局部汽化破乳及結皮現象,設備需有加壓冷卻裝置。而采用液體改性劑改性瀝青時,工藝簡單,容易實現。從原料的來源和價格考慮,通過采用膠乳為改性劑,膠乳的加入目的主要是提高瀝青的低溫抗裂性、高溫穩(wěn)定性、彈韌性和與骨料的粘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