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大多桔園采用漫灌法灌溉,常因土壤板結、造成滲水緩慢,因地表徑流嚴重,蒸發(fā)量大,嚴重影響效率。結合我區(qū)柑桔園的地勢和水源情況,應改進地面灌溉技術,大力推廣節(jié)水灌溉方式。
地孔滲灌法:
在桔樹四周,挖3~5個洞孔,直徑15~20cm,深60~80cm,然后往孔中塞入細樹枝或稻草。目前生產上應用的主要有溝灌、溝中覆膜灌、低壓管灌、滴灌、滲灌、噴灌、微噴等。灌溉時將水注入地孔內。該法不但能迅速使水滲入桔樹根部,而且比漫灌節(jié)水,還可減少或避免漫灌使土壤和樹體水分狀況發(fā)生劇烈變化導致的裂果、落葉及落果現象。
滴灌僅僅濕潤作物根系發(fā)育區(qū),屬于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強度小于土壤的入滲速度,因而不會形成徑流使土壤板結。5、對平整土地要求不高,地形復雜山地也可采用,適用于各種地勢。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小,且能夠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環(huán)于土壤與地膜之間,減少作物的棵間蒸發(fā)。據測試: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傳統(tǒng)灌溉方式的12%,是噴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滴灌僅僅濕潤作物根系發(fā)育區(qū),屬于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強度小于土壤的入滲速度,因而不會形成徑流使土壤板結。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小,且能夠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環(huán)于土壤與地膜之間,減少作物的棵間蒸發(fā)。據測試: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傳統(tǒng)灌溉方式的12%,是噴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
果園滴灌:果樹滴灌在我國推廣較早,目前常用的有兩類:一是管上式滴頭或壓力補償滴頭,流量2-8升/時,根據果樹實際位置布置滴頭,機動靈活。蝶閥具有輕巧的特點,比其他閥門要節(jié)省材料,結構簡單,開閉迅速,切斷和節(jié)流都能用,流體阻力小,操作省力。一般每棵樹布置1-4個滴頭,特別是壓力補償式滴頭能滿足不同壓力下均勻出水的要求,適合山區(qū)或地勢起伏大的果園。管上式滴頭安裝工作量比較大,施工速度慢。二是滴頭間距40公分、50公分、75公分及100公分的滴灌管,滴頭流量2-4升/時,管壁厚0.6-1.2毫米。果樹為多年生作物,滴灌使用環(huán)境差,要求滴灌管壁厚一些,使用壽命5-10年,壁薄的滴灌帶則不適宜。
目前,山地丘陵水肥一體化主要模式有兩種。2、截止閥截止閥,也叫截門,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閥門,它之所以廣受歡迎,是由于開閉過程中密封面之間摩擦力小,比較耐用,開啟高度不大,制造容易,維修方便,不僅適用于中低壓,而且適用于高壓。一是重力式水肥一體化,其優(yōu)點是利用地形特點依山修建蓄水池、混肥池,不需要額外動力可實現灌溉施肥,使用成本低。缺點是修建成本大、水池清洗難、自動化程度低。二是泵加壓式水肥一體化,其優(yōu)點是可突破地形限制,自下而上灌溉施肥。缺點是需要動力支持,使用成本高,修建成本大,不可移動。
與此同時,我國水肥一體化發(fā)展也存在不少障礙。珠江三角洲有農民發(fā)明把小形噴水機裝在小船上,利用噴水的反沖來推動小船在畦溝中向前,形成自動自行噴水裝置。如節(jié)水灌溉工程建設雖然大規(guī)模開展,但很多沒有真正實現水肥一體化;先進灌溉施肥設備投資較大,農民承擔不起;在建工程普遍存在設計不科學、設備配置不合理現象;已建工程使用效率低,肥料使用不當,過濾系統(tǒng)負擔重,失修報廢現象嚴重;農民認識不夠,管理不善,不能按照操作規(guī)程操作,出現滴頭被堵塞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