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這是四合院磚雕門樓,除了房頂,大量使用磚雕裝飾。除了隨處可見的青磚貼片,就連不起眼的柱礎(chǔ),也是仿古磚雕材質(zhì),而不是傳統(tǒng)的石雕。兩側(cè)是耳房,大大的窗戶十分顯眼,窗戶四周還有回紋線和外圓角磚收邊,這些線條磚雕總能在細微之處,裝飾出別致的韻味。掩映在爬藤中的,是唐語辦公樓二樓山墻。山墻上裝飾了兩塊巨幅磚雕,一幅狀元夸官,一幅八仙過海,一個寓意學業(yè)有成,一個寓意人才濟濟,無不表達了對辦公室內(nèi)唐語人的深切祝福。
萬堂磚雕也有的用來裝飾自己的茶室。在古代茶席始于我國唐朝,大唐盛世,四方來朝,威儀天下。故而“茶”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詩僧與遁世山水間的雅士,開始了對中國茶文化的悟道與升華。從而形成了茶禮、茶道、茶藝為特色的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而在明代茶藝行家馮可賓的《茶箋·茶宜》中,更是對品茶提出了十三宜:無事、佳客、幽坐、吟詠、揮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會心、賞覽、文童,其中所說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擺置所以用磚雕來裝飾的茶席,相比于西方文化裝飾的茶室來說,磚雕彰顯了一種中國古文化氣息,更有一種詩人雅興,吟詩作對的一種氛圍。
浮雕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
我國古代的石窟雕塑可歸結(jié)為神龕式雕塑,根據(jù)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寫實性、裝飾性和抽象性。
薄浮雕以線為主,以面為輔,線面結(jié)合。深2~5毫米。薄而有立體感,以疏襯密,刀法洗練。
陰雕通常在箱、櫥、床、柜的板面雕刻。不用畫稿,以刀代筆,意在筆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陰紋圖案。
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突出。
浮雕圖案樣式豐富多彩,它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也是世界文化藝術(shù)寶庫中的巨大財富。浮雕較圓雕的不同是經(jīng)形體壓縮處理后的二維特性。浮雕與圓雕有著相對的平面性與立體性,與圓雕相比,浮雕通常按照繪畫原則來處理空間和形體關(guān)系,浮雕空間壓縮程度控制,要依據(jù)所要表現(xiàn)對象的功能、主題、環(huán)境位置和光線等因素。根據(jù)壓縮空間的高低,形成浮雕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即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起位相對較高,形體壓縮程度較小,空間構(gòu)造和塑造特征方面更相似于圓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