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輕集料混凝土施工過程
1.為防止輕集料混凝土拌合物離析,運輸距離應盡量縮短。在停放或運輸過程中,若產生拌合物稠度損失或離析較重者,澆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次拌合。拌合物從攪拌機卸料起到澆筑入模止的延續(xù)時間不宜超過45min。
2.輕集料混凝土拌合物應采用機械振搗成型。對流動性大、能滿足強度要求的塑性拌合物以及結構保溫類和保溫類輕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可采用人工插搗成型。
3.用干硬性拌合物澆筑的配筋預制構件,宜采用振動臺和表面加壓(加壓重力約0.2N/cm2)成型。
混 凝 土
1、定義:
混凝土是由膠結料﹑粗細集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經攪拌﹑搗實成型﹑養(yǎng)護硬化而成的一種人造石材。一般所稱的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預拌混凝土是指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加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組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運輸車,在規(guī)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
筑粒為表面呈淡藍色的改性聚合物顆粒,外徑為3-8mm,環(huán)保型人造骨料,綠色建筑材料,可部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沙石。筑粒的基礎材料是普通的聚合物顆粒,通過國外專利技術進行改性處理而成,使用時無需任何外加劑,既能與水泥結合,。輕集料混凝土的變形性能良好,彈性模量較低。在一般情況下,收縮和徐變也較大。輕集料混凝土的彈性模量與其容重和強度成正比。容重越小、強度越低,彈性模量也越低。與同標號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輕集料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約低25~65%。輕集料混凝土大量應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減輕結構自重;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節(jié)約材料用量;提高構件運輸和吊裝效率;減少地基荷載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溫隔熱和耐火等)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