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防雷檢測具體操作的規(guī)范、文獻等卻很少
我國正式全國性地開展防雷檢測工作開始于年底,至今已經歷了十多個春秋,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防雷檢測也越來越規(guī)范化、法制化,但是關于防雷檢測具體操作的規(guī)范、文獻等卻很少。 《接地系統(tǒng)的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電位測量導則》(GB/T17949.1—2000)中對防雷檢測的基本方法和具體步驟的說明也不夠詳細不夠,筆者從事防雷檢測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一個較系統(tǒng)的操作性較強的工作步驟,以拋磚引玉。 防雷檢測大體可以分為前期準備、檢測實施、總結復檢三個基本步驟,每個步驟當中又可分為若干個分步驟。這些步驟有嚴格的順序性,前后有緊密的承接關系,一般地其順序不可顛倒。
儀器所測得的數(shù)值都需要進行誤差訂正
總結和復檢 1.整理檢測的數(shù)據和結果。對所測數(shù)據進行誤差訂正,一般儀器所測得的數(shù)值都需要進行誤差訂正;進行必要的計算。 對檢測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找出相應的規(guī)范中的內容,并將規(guī)范的要求和問題一起寫進報告。 2.寫出隱患的整改方法、措施或方案,這是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報告的填寫。填寫要規(guī)范,一般一式兩份或多份,便于檢測單位和被檢單位存檔。 4.報告的簽發(fā)。報告填寫完畢后,報送技術負責人審核,審核無誤后,由技術負責人簽發(fā)。報告的發(fā)放要有嚴格的登記制度。 5.報告的存檔。將報告進行編號(報告的編號工作也可以在報告的簽發(fā)之前進行)、分 類、存檔。 6.如果在檢測中發(fā)現(xiàn)存在隱患,應責令被檢單位進行整改,整改后應進行復檢,復檢的程序基本同上。
大型地網內部采用短線測量
大型地網內部采用短線測量 大型地網接地由多根接地極、接地線等裝置組合而成,其散流區(qū)的分布更加復雜,在大型接地網內部幾乎找不到電位零點區(qū)域,而輔助極位置又無法和接地裝置保持足夠的距離,故測量數(shù)據與真實值偏差較大。 以網格狀布置的多根接地極為例,當在地網內部采用短線測量,即電壓極P和電流極C都在地網內部。 在網格狀布置的多根接地極內部進行布線,由于電壓極和電流極無法和水平接地體保持足夠遠的距離,故測量回路如等效圖所示,測量回路近似于接地裝置電氣完整性測試,相當于測試接地裝置各部分之間的電氣導通性,其測量結果為接地裝置E和電壓極附近接地體之間的電阻值,而非接地裝置E的接地電阻,與測量的初衷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