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過控制主要原料硅砂的粒度范圍來研究高應變點玻璃的熔制特性。通過金相顯微鏡和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別測試樣品中的氣泡大小、成分的均勻性。通過對不同粒度硅砂配合料進行熔制過程的高溫觀察分析(HTO),探討硅砂的不同粒度對高應變點玻璃熔制行為和澄清時間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硅砂粒度控制在100~150目時,樣品的氣泡含量少,成分較為均勻,熔制、澄清時間較短。
綜合來說,100~150目的樣品熔制效果好于未篩分的及篩分的其他粒度。圖1不同粒度硅砂配合料制備的高應變點玻璃顯微圖像從圖3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未篩分硅砂熔制的玻璃樣品的均勻性差,采用篩分過的3個粒度硅砂熔制的玻璃樣品均勻性均好于未篩分的;而100~150目的樣品熔制的玻璃樣品均勻性又優(yōu)于60~100目、150~230目的樣品。此現象產生的原因為:玻璃配合料中硅砂的粒度越小,容易在配合料高應變點玻璃熔制、澄清效果的影響143硅砂粒度為150~230目時,由于超細粉的粒徑非常小,表面積就越大,與其它反應物的接觸的面積就越大

選擇鋼球時,有兩個問題常被忽視:鋼球并非愈硬愈好,而是有其恰當的硬度值;鋼球密度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關于硬度的影響,一般地說,隨著硬度增加,只要不發(fā)生破碎,鋼球單耗下降;而且可使球體變形小,在破碎中球體變形小,能量可更多地用于破碎礦粒,可使磨機的生產率增加。但鋼球硬度的增加只能是適度的,有個恰當范圍,并非愈硬愈好。如果只考慮球耗,是硬度愈高消耗愈低。